神道教冷知識:神佛習合與分離
話說到佛教傳到日本了。傳到日本的佛教有兩個很重要的概念:「離苦得樂」「往生淨土」。其中往生淨土有一個非常令人嚮往的概念,叫做「來迎」。
依據這個人生前的功德與修行,佛祖菩薩天女一行,會從西方吹奏樂曲,腳踩祥雲,迎接往生者到西方極樂世界。
這對當時日本的平民來說,是非常令人嚮往的。怎麼說呢...一言以敝之:「朱門酒肉臭,路有凍死骨」。
更何況大家讀世界史時應該知道日本是階級分明且世襲的國家,有些人是根本沒有翻身機會的。然後這些離苦得樂的概念在貴族甚或天皇間也是非常夯(再有錢也是有煩惱的嘛)
更何況大家讀世界史時應該知道日本是階級分明且世襲的國家,有些人是根本沒有翻身機會的。然後這些離苦得樂的概念在貴族甚或天皇間也是非常夯(再有錢也是有煩惱的嘛)
佛教就這樣爆炸性地普及起來。
普及普及著,神佛習合的概念油然而生。
這邊先跳出來舉一個近年很紅的「NewAge」宗教概念:「所有宗教所指的唯一造物主都是同一位神靈,但是在東方,為了方便被東方信眾接受,示現為玉皇大帝或天照大神,西方則示現為耶穌基督或其他神祇」。
神佛習合的概念很像這樣。
所以佛教的神祇到了日本就會變成:
大日如來 -> 天照大神
阿彌陀如來 -> 八幡神、伊邪那岐、大己貴命...等等。
大日如來 -> 天照大神
阿彌陀如來 -> 八幡神、伊邪那岐、大己貴命...等等。
有興趣的話,有個關鍵字「本地垂跡」大家可以查一下,日文版的資料會比較多(畢竟他國事務麻)。
在那個時代,神社併設寺廟,或反過來寺廟祭祀神道教的神祇都是非常普遍的。
在那個時代,神社併設寺廟,或反過來寺廟祭祀神道教的神祇都是非常普遍的。
這也反映在神社的建築上。
神社建築的代表標誌是鳥居,但是純神道教的神祇鳥居其實是十分樸素的,最複雜的仕樣,我個人認為是嚴島神社的鳥居。
所以鳥居如果十分華麗,大抵曾經屬於同時祭拜神佛的地方。
所以鳥居如果十分華麗,大抵曾經屬於同時祭拜神佛的地方。
典型代表:賀茂御祖神社、熊野三山、鶴岡或石清水八幡宮。
但到了明治時代,天皇為了強調自己統治的正當性,開始獨尊神道,並硬生生地把佛教拆了開來...。
在日本的建國歷史中,天皇是那些開天闢地神祇的子孫...流有神的血液。神道教雖也祭祀人神(原本是人,經過歷代君主不斷封聖而成為正神。如同台灣道教的關聖帝君與保生大帝),但是神道教的頂端依然是日本書記、古事記裡所記載的那些開天闢地之神。所以尊崇神道教,等於鞏固天皇統治的正當性。
仔細想想,宗教真的可以操作好多事情,不管是自然保育,還是政權XD。
神佛分離令執行下去了,到基層變得越來越偏激,導致更嚴重的「廢佛毀釋」。其實也許天皇並沒有這個意思,但是下面揣測上意,搶著建功立業,於是越來越激烈,造成許多不可挽回的後果。後來還是靠政府急急發佈了一些行政命令,才有現在這麼多古剎可以看。
我想神道教真的90%與台灣道教很像。哪一天我可以把神道教裡敘述的開天闢地過程寫一寫,大家跟皇帝蚩尤女媧的故事來比較比較,就知道了。
但是最厲害的宗教也許是佛教吧,不論去哪,都可以自然地與當地宗教融為一體。不過日本的佛教比較重視的是修「心」,寺院是修行的道場,和台灣的氛圍甚是不同,風情各異,十分有趣。
留言
張貼留言